滁州买房 >滁州楼市 >正文

长三角一体化*新政策发布!南京将和滁州共同打造这些…

来源:吉屋网   2019-12-07 16:51:49
滁州买房交流群-75群(311)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细化措施全面公布,各城市重点任务明确到位。经梳理,南京要承担共5个方面32项重点任务。

在这一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生产力布局中,南京被赋予重要使命,被提及次数和在规划纲要中的排序仅列上海之后。在这个我国经济发展*活跃、开放程度*、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厚重的“南京任务”更加坚定了这座特大城市发展攀升的使命担当。





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南京迈步在前 

《规划纲要》第三章,部署“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出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要发挥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这一篇章中南京是“高频词”,领到了11项重点任务。“江苏优势”更是彰显了“南京作为”和城市首位度。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国家级新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区叠加”的江北新区正在高位攀升。南京市委明确提出,要以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支撑,建设创新氛围* 佳、创新效率*、枢纽功能*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格、营商环境* 优的“五*”城市。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陈雯表示,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作为沿江上溯的黄金通道,将发展能量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腹地传递辐射,战略作用日益明显,而长三角作为沿江沿海T字形交汇点的重要地位越发凸显。《规划纲要》指出,上海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较好发挥,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城市群建设成效明显,同城化效应日益显现。有媒体评论称,南京频频被《规划纲要》“@”,不仅次数多而且位次关键,彰显了特大城市的能级和长三角“第二城”的发展实力。

南京市委提出,南京要打造成为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驱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支撑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门户枢纽,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走在前列。《规划纲要》点名的几大都市圈中,南京地位特殊。一方面,要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另一方面,要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强化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南京都市圈横跨苏皖两省和长江、淮河两个流域,面积占长三角的1/5,经济总量占长三角的1/6,常住人口占长三角的1/7。南京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都市圈的探索方向是从行政区为走向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今年8月,南京都市圈扩容,新增常州金坛和溧阳,都市圈成员变成“8+2”,总面积达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500 万人。





推动跨区域产城融合发展,南京起步早、动作快。《规划纲要》明确,支持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金山-平湖、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这六个“先行区”中三个事关南京。记者注意到,南京力推市域的特别合作区建设。11月19日,盱眙县境内的宁淮特别合作区实现异地使用南京号码。园区企业正逐步将办公电话号码变更为“025”区号的南京号码。近期,南京市委书记带队到滁州、马鞍山等“邻居”拜访,共商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合作大计。溧水和余杭已多次商讨共建宁杭合作试验示范区,共同助力打造长三角绿色美丽大花园。马鞍山市博望区工商联也来到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考察石塘农家乐经营,并与当地商会商讨共建合作平台,推动乡村振兴。

绿色长三角共保联治,“南京探索”获肯定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绿色是底色。《规划纲要》要求,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夯实绿色发展空间本底,努力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

探索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南京不断实践创新。

跨流域治气上,早在2014年,南京就与镇江、扬州等都市圈城市签订协议,明确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措施。此后,在G20峰会、国家公祭日、江苏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南京与长三角相关城市同步实施扬尘管控、企业限产等措施,有效改善大气质量,确保重大活动期间空气质量优良。

地处苏皖交界地带的石臼湖,分属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和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当涂县,该流域汇水面积大、污染输入难控制,水污染防治难度大。近年来,南京联合马鞍山共同建立“石臼湖共治联管水质改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石臼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目前,围网养殖破坏生态、影响候鸟迁徙等问题基本解决,“天鹅自然保护区”重现天鹅身影。

今年10月18日,皖苏两省的当涂县、博望区、溧水区和高淳区签订《石臼湖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四地生态环境部门一致决定,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加速构建石臼湖生态环境保护共商、共治、共享一体化发展格局。

如何进一步打造更为广阔和纵深的绿色发展一体化格局?南京动作频频。今年3月,由南京牵头,杭州、无锡、常州、镇江、湖州等5市参加,共同举办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论坛,签署《共建宁杭生态经济带行动倡议》,探索生态经济发展与跨省区域合作新路径,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

10月11日,南京、滁州两市就签署了共同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江北新区与滁州来安县、浦口区与滁州南谯区分别签署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双方将加快健全跨区域联防联治工作机制,推动长江大保护制度化、长效化。以滁河大保护区、池杉湖湿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规划协同、整治协同、监管协同,严控建设行为,带动区域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这几个合作区建设均写入了《规划纲要》。 

南京市相关领导表示,下一步将与长三角各兄弟城市一道,大力实施长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共同抓好区域大气污染、水污染协同防控防治,共同保护重要生态空间、重要生态系统,建立健全区域环境治理联动机制,推动长三角地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基础互联互通,做实“南京枢纽” 

强化协同创新和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南京的任务达15项。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推动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打通沿海、沿江和省际通道,加快商合杭铁路等在建项目建设,推动北沿江高铁、沿江高铁武合宁通道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完善过江跨海通道布局,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支持北斗导航系统率先应用,建设南京位置服务数据中心等。

加强协同创新,南京是较早的倡议者。今年1月,南京研究提出了“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合肥共同推进长三角科创圈建设”的设想,并牵头起草了相关建设方案和框架协议。科技部、中科院以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南京深入研讨“长三角创新圈”;随后先后举办“长三角科创圈共建创新平台(南京)圆桌会议”、长三角科技创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论坛,达成共建长三角科创圈的共识。在长三角科创圈的总体框架设想中,南京是“一核三极多点”布局中的重要一极。

值得一提的是,纲要中提到的未来网络实验设施,自去年已启动建设。项目位于南京江宁,由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牵头,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圳电信研究院共同参与,是我国在通信与信息领域建设的*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目前,项目团队已成功研制全球首个支持300个城市1000个节点的大网操作系统,实现自主可控,已在中国联通A网和青云骨干网稳定运行,相关成果处于国际*水平。

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南京先天条件优越;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一盘棋”,南京“内联外通”动作频频。南京是江苏省*同时拥有千万级大型机场、亿吨级海港、国家级高铁枢纽的城市,也是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首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公交都市、世界交通领袖城市。今年9月,南京入选全国23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意味着南京成为内外贸货品流动的重要节点,将深度参与到优化经济空间布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大战略中,并以此提升城市能级,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记者了解到,南京正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之长,加快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打造“轨道上的南京都市圈”。铁路方面,南沿江铁路已经开工建设,北沿江、宁淮、宁扬宁马、宁芜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高速方面,目前正加快建设溧阳至高淳高速公路、宁马高速扩建工程、宁合高速改扩建、高淳至宣城等项目;机场方面,目前已成立东部机场集团,禄口国际机场航线通达国内80多个主要城市,32条国际航线通达30个国际和地区城市航点,高铁南京南站城市候机楼正式运行;公交方面,目前已建成11条过江通道,在建6条过江通道,2条过江隧道免费通行。目前,江苏交通一卡通可刷遍苏浙皖36个城市,覆盖省内13个设区市,以及浙江温州、宁波等8个城市,安徽除合肥外的15个城市,上海市的部分公交线路。

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由南京承担的重点任务清单

一、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11项)

1.发挥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2项)

2.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1项)

3.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推动杭州都市圈与宁波都市圈的紧密对接和分工合作,实现杭绍甬一体化。(1项)

4.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强化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2项)

5.完善适应上海超大城市特点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南京、杭州特大城市的积分*制度,提升中心区其他城市人口集聚能力,全面放开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建制镇的*限制,有序推动农村人口向条件较好、发展空间较大的城镇、特色小镇和中心村相对集中居住和创业发展。(1项)

6.支持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金山-平湖、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加强规划衔接,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空间,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强化社会治安协同管理,加强重大污染、安全事故等联合管控与应急处置,共同推动跨区域产城融合发展。(3项)

7.统筹规划建设长江、淮河、大运河和新安江上下游两岸景观,加强环太湖、杭州湾、海洋海岛人文景观协同保护,强化跨界丘陵山地的开发管控和景观协调,加快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发展,加强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共同打造长三角绿色美丽大花园。(1项)

二、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1项)

8.推动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1项)

三、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14项)

9.围绕打通沿海、沿江和省际通道,加快沪通铁路一期、商合杭铁路等在建项目建设,推动北沿江高铁、沿江高铁武合宁通道、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通苏嘉甬、杭临绩、沪乍杭、合新、镇宣、宁宣黄、宁扬宁马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沿淮、黄山-金华、温武吉铁路、安康(襄阳)-合肥、沪甬、甬台温福、宁杭二通道的规划对接和前期工作,积极审慎开展沪杭等磁悬浮项目规划研究。(6项)

10.加快推进宁马、合宁、京沪等高速公路改扩建,提升主要城市之间的通达效率。(2项)

11.完善过江跨海通道布局,规划建设常泰、龙潭、苏通第二、崇海等过江通道和东海二桥、沪舟甬等跨海通道。(1项)

12.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增强宁波、温州等区域航空服务能力,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1项)

13.加强沿海沿江港口江海联运合作与联动发展,鼓励各港口集团采用交叉持股等方式强化合作,推动长三角港口协同发展。(1项)

14.在加快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连云港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淮河出海通道,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小洋山港北侧集装箱支线码头。(1项)

15.支持北斗导航系统率先应用,建设南京位置服务数据中心。(1项)

16.推进电网建设改造与智能化应用,优化皖电东送、三峡水电沿江输电通道建设,开展区域大容量柔性输电、区域智慧能源网等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安徽打造长三角特高压电力枢纽。依托两淮煤炭基地建设清洁高效坑口电站,保障长三角供电安全可靠。加强跨区域重点电力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过江通道,实施南通-上海崇明500千伏联网工程、申能淮北平山电厂二期、省际联络线增容工程。(1项)

四、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2项)

17.鼓励沪苏浙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到安徽设立分支机构。推动高校联合发展,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打造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昆山杜克大学等一批国际化教育样板区。共同发展职业教育,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做大做强上海电子信息、江苏软件、浙江智能制造、安徽国际商务等联合教育集团,培养高技能人才。(2项)

五、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4项)

18.加快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苏州、无锡、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构建跨境电商枢纽,合力打造全球数字贸易高地。(1项)

19.依托上海国际大都市和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高水平打造国际组织和总部经济聚集区。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中韩(盐城)产业园、中意宁波生态园、中德(合肥)合作智慧产业园及太仓、芜湖、嘉兴等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等一批国别合作园区。依托重大国际产业合作项目和对外投资集聚区,加快建设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莫桑比克贝拉经贸合作区等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国内企业组团出海。(2项)

20.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19届*等重大国际会议展会,开展系列重大国际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活动。(1项)

来源:新华 日报·交汇点记者 仇惠栋 李凯 董翔 颜芳 


滁州买房交流群-75群(311)